城市的記憶,藏在一些老街老巷里

今天,跟隨株洲發布記者

走進馬家河老街

說起株洲“馬家河”,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條老街,“馬家河”位于湘江株洲段南岸,屬栗雨街道辦事處地界,為一條古街,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晚期。

2015年底的鄉鎮合并中,馬家河鎮、栗雨街道合并成栗雨街道辦事處,讓馬家河鎮的行政區域名,消失在歷史的長流中。相比于“栗雨街道”這幾個字,在老一輩的人口中,還是更習慣叫自己住的地方為“馬家河”或者“馬下河”。

航拍馬家河老街(胡俊/攝)

"馬家河"名字的由來

傳說與明朝正德皇帝(1506—1522)有關。當年正德皇帝乘船南巡,經長江入洞庭,沿湘江而上,沿途微服私訪。船行至雷臺嶺附近,正德皇帝離船上岸,御馬下船后直奔江邊暢飲。適逢此處為繁忙碼頭,人流穿梭,難得一見高頭駿馬飲水湘江,皆驚呼:馬下河了,馬下河了!“馬下河”遂成當地口岸名,后來因為當地方言的關系,馬下河也就演變成了“馬家河”。

馬家河老街見證了株洲發展

馬家河老街見證了株洲這座城市的發展,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,這里曾經是十里八鄉最繁華的地帶,順著一條麻石鋪成的街道進去,沿路兩旁皆是商鋪、糧店,過往趕集、交易的人絡繹不絕,熱鬧、繁華是這個地方的常態。

上世紀遺留的小百貨商店"

"曾經河西都是它的地盤。"今年70歲的王嗲嗲告訴記者,包括鄉鎮合并前的馬家河鎮,再從二橋到六橋一帶,都是馬家河鄉的范圍,幾乎可以說現在河西的地方,在那時都屬于馬家河鄉管轄。

"以前這個地方是一片池塘。"王嗲嗲指著他們家門前的一塊地回憶著,池塘旁邊,順著這條老街,一路都設置了涼亭,像現在這么熱的時候,大家都會坐在涼亭里話家常。"

如今,馬家河老街冷清了許多,在改革開放之后,尤其是株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后,河西城區建設迅速擴大,馬家河老街再也不復以前的繁華,老街兩旁豎起了一棟棟樓房,取代了那些印刻著舊時光記憶的商鋪,沉淀著歷史痕跡的建筑也少了許多,村里的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了。

不過,在這條街的某些角落,你還會發現一些驚喜:走在街上,你會看到歷史文化氣息依舊濃厚的清朝名宦黎培敬的府第;抬頭,你會發現某些住戶的陽臺擺放了裝點生活的綠植;午后陽光的傾灑下,幾個小朋友在打著羽毛球;還有見證這條老街變遷的老樹……

記者/胡俊王夏良

編輯/青禾

投稿郵箱:610255300@

新聞熱線:286810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