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7日,為期兩天的中國考古學會·考古遺產保護與社會價值傳播學術研討會在大冶閉幕,100余名來自中國考古學會的領導、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等業界大咖齊聚銅綠山,共謀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保護開發之道,共研青銅文化價值傳播之策,進一步加快4A級景區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創建步伐。

天地為洪爐,造化為大冶。大冶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源地之一,境內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被譽為“世界第九大奇跡”,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古銅礦遺址中年代最久遠、冶煉工藝水平最高的一處古銅礦遺址,文化內涵十分豐富,在中國乃至世界礦冶史上是十分罕見的,對研究世界科技史、冶金史和礦冶史等具有突出的價值,填補了我國古代冶金史的多項空白,開辟了我國礦冶考古的先河,對研究我國青銅文化起源與發展具有獨特性和唯一性。

近年來,大冶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,大力推進文物遺產保護,加強文物遺產的活化利用和文物價值的闡釋傳播。大冶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先后獲得“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”“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”、全國博物館“十大精品”優勝獎、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十佳案例等殊榮,目前已通過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復核名單,正在創建國家4A級景區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。

“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在文物保護利用傳承的時代進程中,煥發了青銅般的不朽光輝,也注定會以最深刻的內涵、最亮麗的環境展現其文化自信的獨特魅力?!毖杏憰?,“世界考古遺產大冶的時代期許”“突出古礦冶文化遺址特色、創新考古公園建設新局面”等課題,引起眾多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。

大冶將以此次研討會為契機,進一步推進古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,積極傳承和發展青銅文化,講好大冶青銅故事,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、綻放新光彩。(記者殷珂通訊員許娟盧麗君)